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5-12-17 0:00:00  点击量:1277


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的一种精神积淀,它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生动。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与发展趋势,是学校对外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因此,在学校面貌不断改观,教育设施不断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体现两个“重视”
  1、重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家知道,环境对人的思想、情绪、情感有重要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同时,学校也应注重对教室、学生寝室的文化布置,要求教室、寝室都有文化角、绿化角、宣传角等等。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场所和休息场所的空间,建立“文化走廊”,使这些地方既有文化的涵养,更有精神的砥砺。
  当然,在布置校园环境时,我们应考虑到环境布置的几个特性:①注重思想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唤起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②注重知识性,启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向科技领域进军;③注重艺术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陶冶。
  2、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一系列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每天一次的电视新闻、每周一回的升旗仪式、每学期一项的专题活动。②娱乐性活动。可以组织书法、美术、音乐的课外兴趣小组,举行艺术节,现场书画表演,广场音乐会等等。③竞赛性活动。开展各种球类比赛,组织师生对抗赛,在学生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和各类征文比赛等等。另外,学校以现代化教育设施为依托,定期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片;广播站、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举办文学社,使学生有自己的刊物;还可以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要注意两个“贯穿”
  1、把思想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作指导,通过开展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如学校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利用报告、讲座、讨论以及橱窗、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2、把创新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学校可精心设计独具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以此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在设计一些活动时,也应把创新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让学生自行设计,用自己的创作来美化生活、美化校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如:学校开展学生寝室文明大赛活动,在讲文明、讲卫生的基础上开展“床头文化的设计”活动,让学生把床头上的美人像、帅哥像、明星像摘下来,换上自己动手设计创作的高雅健康的书画作品或手工艺品。又如:一些新办学校可开展校徽图案的设计和校歌曲词的征集活动,一方面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全体师生创新的积极性。
  三、要遵循两个“原则”
  1、遵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社会要求的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管理规律,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性。然而,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学校特色。另外,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对外界的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识排斥,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吸取。
  2、遵循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职员工是主导者,校领导是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当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认清其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下决心把它建设好。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