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当家庭教育指导者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后感

2016-11-17 0:00:00  点击量:1756


前些日子拜读着张文质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给我这位为师的母亲指导孩子的教育工作触动极大,只有父母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孩子的成长才会随之改变,父母千万不要将教育责任推给老师……这些颇为实在的话语一直萦绕我耳我心。今日伴随清灯手捧《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翻阅着目录,导航中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自然地把我的眼球紧紧锁住了,赶紧翻到三十页,细细嚼起……

    “为什么如今的班主任要勉为其难地扮演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呢?”王老师分析了几点原因。其一、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孩子的个性问题、社会障碍、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其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提高和容易腐蚀孩子,造成了他们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其三、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很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见多识广因而胆大,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习;其四、社会的开发和宽松势必使今日的学生的个性彰显;其五、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水涨船高地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又迫使学校不断向家长施压,孩子和家长都受到史无前例的压力。

换一种方式说或者将存在的问题说细些,家长在生活养成教育上,把孩子当成“君主”;行为方式的教育上,跟孩子讲民主;思想、情感、文化的教育上,做孩子的“君主”;与亲朋好友相处时虚荣心促使他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把孩子当成自己梦的实现者和生活缺陷的补偿者,所有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再者家长对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认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没有较科学的育人方法,不少家长自身修养还跟不上做孩子的榜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导家庭教育迫在眉睫。首先我们得树立正确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观念,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是帮助家长并与家长合作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我们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学生的父母;学生所在家庭的祖辈老人;寄养家庭的监护人。值得注意的事不但应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如何接受家长教育的指导。书中王老师提出首先需要对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最主要的是教会教师学会家庭诊断。

1、发现学生问题;

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

3、找出学生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比如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家长待孩子回家后还给他讲一遍,还是孩子习惯懒惰,遇事不肯动脑筋,给人浮躁的感觉。关于这一点王老师分析透彻,他说这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的父母是很浮躁的人,不好好听孩子的话,再者常让电视和卡通惯坏了孩子,这样孩子的意志就被破坏了。我们班的浩(化名)就是这样的孩子,如今是六年级了,我很难发现他能认真听好一节完整的课,作业难静下心来完成,究起家庭原因就是父母离异,他随妈妈,妈妈对他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她又常不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没事就与游戏为友,就这样孩子对任何理性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

5、制定初步干预措施。就如前面所言,对习惯性懒惰的学生,王老师提出几点干预措施。

1)、家庭中可以专门讨论某个话题,让孩子认真听,并拿出自己的意见;2)、严格限制看电视,玩游戏机;3)、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大声朗读十分钟严肃的作品,坚持一年。4)、若有条件,送到喜欢理性讨论问题的亲戚家;5)、老师对这类孩子应少批评,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6、在实施过程中检验诊断是否正确;

将制定的措施试一试,有效果就接着使用,倘若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想办法,必要的时候要重新诊断,制定措施。

对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目的就是更好地指导家长进行教导孩子的工作,我想接着话题谈谈家长指导孩子的一些常用方法。

 1)、家长应让自己爱上书,努力营造读书型的家庭,因为孩子在书中成长绝对坏不了。

2)、家长应在孩子面前维护教师的威信,以免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崇高威信和正面教育。

 3)、白天将孩子做的事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晚上找个时间与孩子好好沟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确记对孩子唠叨个不停。

4)、重视孩子行事前的提醒,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

5)、《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谈到常对孩子说 :“孩子,我非常爱你” 让这句朴实的话语常出口,并养成习惯。爱是需要说出口的,爱需要表达,爱是需要不断去表达的,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爱的表达应当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家庭文化最核心的元素。

6)、 每天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张文质老师说,每天无论多忙,都应该对孩子说一些柔软、甜蜜的话语,每一天都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倾听他、欣赏他,也让孩子分享你内心的情感。

7)、让孩子参观、旅游等多进行社会实践,祢补学校的不足。

 8)、从小就应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懂得与他人分忧。

……

最后还用王晓春老师的话,如果能这样做班主任就是一个家庭指导教师了。

孩子能否良好健康地成长,靠的是家校双向互动的,不是单方面的,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家长与老师必须密切配合,这需要双方群策群力,不断努力,积极反思、探索,寻求出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