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2015-12-10 0:00:00  点击量:297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学习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成为我国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几年,各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更是风生水起,扎实迈进,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我校结合当地师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制,打造高效课堂。在学生中推行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制度,在争星活动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也逐渐发现不少问题。


1.小组长的作用发挥的不理想,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参与机会更多,学习稍差的学生则成了听者,直接从好学生处获得信息,合作不够主动。

2.个别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个别学生被动,不太积极;还有部分学生一看积分较低,得不到星卡了,就破罐子破摔,不参与了,拖了小组的后腿。甚至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只是课堂上解决问题时的集体讨论,代表回答,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优势。

另外受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制约,分层教学实施不太理想。

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合理分组,评价内容细化也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这里只谈后者。



1.设置对手小组,两两竞技。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差异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将一班学生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人。ABCD类学生各一人。一般由A类学生担任小组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实际情况选择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全班划定为12个平行小组,成为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的基本体,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基本单元。十几个组,平行竞争,逐渐就出现了星卡集中到几个实力强、合作效果好的小组中。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小组便很难有机会得到星卡,积极性就容易受到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便根据

考试成绩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全班已经划好的小组两两结对,分成成绩两两均衡的六个大组。虽然大组间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但是对手小组间却是实力相当,竞争就变得公平、公正,更具可比性,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在自己所在的大组中只要战胜了对手小组,就算取胜。两小组之间组员可一一对应,找到自己的对手,也可齐心协力,共同对“敌”。 通过激发组间竞争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组内合作的内驱力。这样对手明确,实力相当,每个组、每个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品尝到胜出的喜悦,更好的调动了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积极性。也使有实力的小组在强者中更强,一般的小组在竞争中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评价内容多元化,累计积分。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不限于课堂,变成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能力?我使用评价内容多元化,细致化,累计积分的方法。首先将小组间竞争和评价的内容多元化:大致分为作业、背诵、课堂表现、检测、改错、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情况等几项。然后作业上交、背诵、听写检测、课后改错等又细化为速度、数量、质量评价;课堂表现分为学习和纪律;学习态度分为积极、一般;小组合作分为积极主动、一般等具体内容。统一分值化。每天由课代表和老师根据项目内容给各小组打分,每项中只要胜过对手小组就嘉奖一分,小组中有一人一项没完成任务就倒扣一分,一周结算小组成绩,在对手小组中胜出即可得铜星卡。对手小组所得分值相差超过20分的,老师根据情况再嘉奖,输的对手小组也要“奉献”奖励。获胜小组每次得五张铜星卡,每人一张,多余一张由组长决定给小组中本周贡献最大的同学。如果一周中俩对手小组中都只有负分,那么该周这一组对手小组将都没有得到星卡的机会。这样一来各小组为争取不出现负分也要齐心协力,认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内容也自然的扩展到课外,组长要做的不仅是在课堂上带领全组学习、讨论,还有其他的各个方面,课间也常常和副组长一起辅导或监督组员学习,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助,兵带兵,兵教兵,使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开学以来只有一个组出现了负分的现象,多个对手小组出现打平或相差无几的现象,超出20分的现象只出现了一次,也给了全班学生极大的震撼。使大家对得失分更加斤斤计较,经常出现学生要求查分的现象,可见学生对积分的重视程度及小组责任感。


3.分层要求,分层评价,超加降减。

为了让每个小组长更好的发挥作用,让每个组员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学有所得,不给小组拖后腿,我尝试实行分层要求,分层评价,超加降减的积分模式。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一类学生来回答。如提问基础性的知识,一般C、D类同学就可以解决;较难的问题,一般选择A、B类;对于小组讨论过的问题,按照学生D\C\B\A的层次优先选拔,若D、C类同学做对答对,则该小组积二分;若B、A类同学作对答对,则该小组积一分。在检测或听写中,则采取不同的达标线。如100分的题目,A类同学96分达标;B类92分;C类88分;D类80分即可达标;另外再设一条过关线,以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有勇气接受挑战。这样既能保证优等生吃得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如果学生得满分再加一分; B、C、D类生达上一级的线,再加一分;达两级加两分;三级三分。同样低一级倒扣一分,以此类推。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组内合作的关键一步。每个小组为实现本组利益最大化,都想让D、C类同学学会并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就会在合作学习中想方设法教会他们。在听写检测中则会自觉的要求并督促他们达更高一级的目标。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会开始紧张的自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帮助,这时的自主学习与组内互助是发自内心的、紧张激烈的。此外,在作业中,也实施分层要求和评价。D类学生一般不布置难题。作业根据书写和质量分级划线,一般达B级算达标,A级加分C级以下减分,组长做的不好,双倍扣分等。细致的分层要求和评价,更好地激发了C、D类学生的进取心,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提高了A、B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保证了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在实施过程中我明显的感受的C、D类学生成绩的提升。C类学生中有不少达到了A类学生的水平,而D类学生与A、B、C类学生的差距明显缩小。班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带初一学生,这套方法的实施使得我们的三率均居街道首位,及格率100%。再一次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4.分级培训,适时指导,科学评价。

在划分好小组,制定好措施之后,最关键的是如何执行落实,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帮他们树立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集体意识,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和一致对外的竞争观念。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我首先帮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4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纪律委员),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等。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求等。使他们初步学会怎样与组员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特别是组长,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培训指导,帮组长树立威信和竞争意识,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针对问题组员采取的措施方法,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同时在教学中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问题、课型引导小组进行合作学,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纠偏扶正,使课堂合作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班干部科代表打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参评等形式,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综合评出两个最佳学习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奖励,张榜展示并通过网校告诉家长。最佳小组评议结果可以累计,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清楚评价标准,及时明确并改进自身不足,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更有进取的动力,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小组合作学习也更有效。适时的指导与培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小组长能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与组员或家长沟通,主动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并积极帮助困难生学习,让班级管理变得更简单、更有效。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渗透到学生学习空间的方方面面。

当然,老师还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法和措施要灵活。任何方法只适用一部分学生,总有几个或一小些在这种模式中让我们感受到挫败。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受益。他们提升的不仅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还有管理、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闪烁的高度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希望,也看到了他们光明的未来。拥有这一些,我就有了坚持研究和实施的勇气和力量。我也会继续探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落到实处,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