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2015-12-16 0:00:00  点击量:3855


一、选题背景: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改,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二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要求,我们特申请此课题,以求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多年来,由于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耗时多、效率低。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状态。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快构建新的情境教学模式,以激发教师教的兴趣和学生学的兴趣。二、意义和价值:

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情境教学又是构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堂教学模式。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建,将促进更多的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教学的创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这种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80年代后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了当代西方的情境学习理论,给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育理论。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