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

2015-12-16 0:00:00  点击量:3522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情景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化学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2. 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景教学法,营造化学教学情景,在这种教学情景的帮助下,使学生直观地获得具体的科学知识,再利用获得的知识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情景教学法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置于情景中,从情景教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种形象、生动、逼真、极富美感的情景中学习。

4. 情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情景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情景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能以鲜明的形象增强学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能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能以深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展课本知识的想象力;能以蕴含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课堂进行情境教学的特点

1、创设情境的方式十分丰富

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要非常丰富的,根据知识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对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教师要灵活的选择合适的创设情境的方式,而且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几种创设情境的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对情境的感悟进一步加深。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学生注意力普遍是非常集中的,表现在学生把自己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里,产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愿望,深深的融入情境之中,保持着旺盛而有活力的热情。

3、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进行情境教学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感情饱满、真挚,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到情感高涨,轻松愉快,心平气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是很积极,师生的关系平等、和谐、融洽,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师的理解、鼓励和相互尊重之下,学生也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对情境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4、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进行情境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不仅落实了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基础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感染和审美上的洗礼和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以说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德育、美育的各方面协调发展。而且教师们大多跳出了课堂教学的小圈子,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把课本内容与广阔的生活相结合,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实现情景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1. 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过程中大量直观、真实、生动、有趣的现象,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以及探索新知的精神;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2. 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生活中处处涉及到化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来创设教学情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新的知识。创设的情景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焰色反应的内容时,可以创设以下情景:

每逢节日或者盛大喜事时,人们就会燃放烟花以示庆贺,燃放烟花时美不美啊?

烟花燃放时以各种各样美丽的颜色在空中绽开,当然很美。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丽的颜色呢?

预习过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或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烟花里因加入各种各样具有焰色反应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燃放时就异常美丽了。那具有焰色反应的金属的火焰呈现的颜色一样吗?

正如你们所说的不一样,每一种具有焰色反应的金属都具有它自己特殊的颜色,属于该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钠是黄色,锂是紫红色,钾是浅紫色,铷是紫色,铯是紫红色,钙是砖红色,锶是洋红,铜是绿色,钡是黄绿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鉴别某些金属元素呢。所以希望同学们记住上面这几种金属的焰色反应。

3. 通过实物展示,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展示实物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通过对实物观察,迅速掌握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对于还没普及多媒体的中学,以演示某一特定几何形体的实体模型来创设教学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新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利用正四面体模型和甲烷分子球棍模型作对比,教学甲烷(CH4)分子的空间原子构型,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名人轶事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发展史上很多很多的名人轶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用其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元素周期律》时,可创设如下导入情景:

(师叙述)门捷列夫在1871年突然宣布,一定存在一种元素,他称为“类铝”,虽然他们未曾相见,但他可以知道这种元素的相貌,性格和脾气。而且说得有声有色,活龙活现。但是这个预言在发表后相当长时间没有引起家们的注意。到了1875年,法国家布瓦博德朗在对铝和铊进行的光谱性质的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两条从未见过的紫色光谱线,他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到了11月份,他制得了纯净的这种新元素单质。把这种物质放在手中,它会自动溶为液体,溶点只有29.8℃。1876年5月他在法国科学院《科学报告集》上公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给出了有关这种新元素的性质。可是不久,他收到一封来自彼得堡的信,署名是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在信中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指出了布瓦博德朗关于新元素测定的不准确性,尤其是比重不应该是4.7,而应该在5.9到60之间。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明知自己是世界上制得这种新元素单质的人,门捷列夫怎么会知道这种元素的比重呢?不过,布瓦博德朗是个非常谦虚谨慎的人,于是他又重新仔细做了比重实验,结果确定为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完全一致。

(师)门捷列夫又没有制得这种新元素,他怎么会知道这种元素的面貌,性质和脾气呢?难道他是神仙,有未卜先知之能? 

(师)当然不是。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原来,门捷列夫把已知的各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根据已知元素显现出来的规律推测出未知元素的性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周期律。那他是怎么排列的?又显现出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5.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学科“是一门宏观现象后面蕴藏着微观奥秘的自然科学,宏观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抽象性是它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信息于一体,模拟微观的运动,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变静态为动态,对瞬间定格分析;展示感性材料,缩短时空距离;模拟实验室中不易完成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完整。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求知,加速记忆所学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故意制造问题”创设教学情景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于疑问。”“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制造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例如学习《钠》的内容后,为了强调钠(Na)不能置换出铜盐里的铜这一问题时,可创设如下情景:

(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Na)排在铜(Cu)的前面(故意把学生思路引到原有知识体系中),请问钠(Na)能否将硫酸铜(CuSO4)溶液里的铜(Cu)置换出来?

(师)如果能的话,反应过后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师)好,我们马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证明:不但没有红色的铜(Cu)生成,而且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意制造问题”成功。)

实验现象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学生同一时间也产生这个大大的疑问,他们此时会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此时,教师引导他们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钠(Na)的性质就可以找到答案。学生被这样的情景“糊弄”了一下,对所学知识就大彻大悟了。

四、高中化学课堂进行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

1、情境教学在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课例: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创设情境1:

[故事引入]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

方法一:找100个人每人数100克小米的粒数

方法二:先数100粒小米,然后称量小米的重量,就知道了一粒小米的质量,再用10kg除以一粒小米的质量就知道了小米的粒数了。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相似的例子,这里面蕴含的科学是什么?

[学生回答]打,箱,令,盒

[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创设情境2:

[投影]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物理量表示;

2、物体占有空间范围的大小用          物理量表示

3、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物理量表示

4、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          物理量表示

水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水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Na+、Cl-构成(拿实物给学生看)。那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是多少,也应该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应该怎么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是国际上七个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提出问题] 物理量都有其相应的单位,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用“个”来作物质的量的单位

创设情境3:

大米为什么不以粒为单位,而以千克为单位,火柴为什么以盒销售,而不是以根。

[迁移]“粒、根”太小,用起来不方便。一滴水中就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用“个”显然不行,乒乓球厂用“打”作计数单位,酒厂用“箱”来计量产品,造纸厂用“令”来计量产品,都用固定数目的微粒集体做计数单位。而微粒集体用“个”不方便,是否可以用固定数目的微粒集体做计数单位呢?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转向“摩尔”的概念,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达到使“摩尔”这个抽象难懂的概念通俗化、具体化的目的。

2、情境教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课例:氯气的化学性质

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播放新闻报道]  2005年3月29日18点50分,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淮安市淮阴区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液氯槽车由北向南,冲出隔离带到逆向车道,与鲁QA938挂卡车(运输液化气空钢瓶)相撞,致使鲁QA938挂车翻入路边沟中,鲁HO0099车侧翻在逆向车道,车身与槽罐脱离,并导致液氯大量泄漏,造成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中断。

在污染受害严重区域,原本绿油油的麦苗和蔬菜,已被氯气污染得发黄变白枯死。实地监测表明,还有部分超标氯气不时挥发出来,为防止人畜误食受到严重污染的蔬菜,环保部门又指挥有关人员现场喷洒石灰水或烧碱液体,一遍遍精心处理。

[提出问题]  1、原本绿油油的麦苗和蔬菜这什么发黄变白枯死?

[学生猜测]  氯气能漂白

[探究实验1]  将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

现象:红纸条不褪色

[老师启示] 这些是长在田里有麦苗和蔬菜,都是些植物

[学生再猜测] 可能是植物里含有水分,水起了作用

[探究实验2] 将湿润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

现象:红纸条褪色

[得出结论]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2、环保部门又指挥有关人员现场喷洒石灰水或烧碱液体,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猜测] 氯气能与碱反应

[探究实验3] 将NaOH溶液倒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

现象:集气瓶中黄绿色消失

[师生共同总结]  得出了比较完整的氯气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    据有关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 这样更加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而且, 也通过液氯泄漏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境教学在化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课例: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 化工厂经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 ,请用双线桥分析该反应,并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是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电子转移的总数是                 。

[学生思考,回答]

氧化剂:Cl2,还原剂:NH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8,电子转移的总数是12e-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答案是不是和这位同学一样的

[学生回答]是

[老师讲述]很好,那我下面要请三位同学站起帮老师一个忙,做个小游戏

创设情境: 甲同学请你从口袋里拿出10元

乙同学请你向甲同学借这10元

[提出问题] 那么,请问丙同学,乙同学要还给甲同学多少钱呢?

[丙同学回答] 当然是10元了

[老师讲述] 哎,不对啊,应该是20元啊

[学生回答]老师你算错了,就应该是10元

[老师讲述]借多少,就还多少,那么失去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那么请同学再思考一下,刚才的题目中的最后一个空格应该填多少呢?

[学生集体回答]电子转移的总数是6e—

4、情境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课例: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创设情境:

[老师演示实验]  取一溶液(标签背向学生),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提出问题]这种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

[大多数学生立刻回答] 有

[老师演示] 拿起此溶液的试剂瓶,并把标签面向学生,标签为硝酸银

[学生表情] 愣了一下,转而恍然大悟,十分兴奋

[提出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检验这种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

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用氯化钡溶液作试剂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前提和条件——先加入稀盐酸。

五、要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

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有的教师创设了太多太杂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为地降低思维要求,变成以机器灌人。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化学,并不是化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实际上,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更有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