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2015-12-16 0:00:00  点击量:2546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大赵峪中心小学地处商州区城乡结合部,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出外务工人员较多。加之商州经济的发展,群众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于2011年9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之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三)理论之三:我国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专家赵琴认为,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

(四)理论之四:刘翠兰在《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一书中认为,目前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理论之五: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1976年在他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

四、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原则

(一)方法:

1.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等情况,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

2. 行动研究法。研究者直接参与实践,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3. 案例研究法。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实际,以典型学生群体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实践,促使人们进入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特定情景,寻求解决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案。

4. 经验总结法。对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二)原则:

1.方向性原则:“家校合作”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即整合家庭及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合乎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2.主体性原则:“家校合作”研究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在于学生的有效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3.实践性原则: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实践过程,“家校合作”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成果均应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系统性原则:“家校合作”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家庭及学校教育资源的统合,又有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及教育途径的探索,研究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种教育因素的关系。

五、 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课题的选择与确定:2013年11月,由陈浩庆校长的负责,在多轮征求意见和建议、教师反复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大赵峪中心小学确定以家校合作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于2014年1月申报家校合作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作为本校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方案制定、修改、立项:2013年12月,由梁建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根据制定了课题评审书及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14年1月20日立项。

(三)课题的调查阶段:自2014年1月—3月,对全校200余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18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并完成了调查分析报告。

(四)课题的行动研究阶段: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

1. 2014年3月起,在全校学生中家校合作教育知识讲座。

2. 2014年4月,成立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

3. 2014年5月,根据调查反映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总题,制定《家庭教育指南》,并发放给学生家长。制定《学校教育指南》,并发放给每一位教师。

4. 2014年11月、次年3月,两次电话回访家长,对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征求家长的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5.2014年11月,召开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

6. 2014年10月,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1次。

7.2014年11月,开展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及征文评选活动。

8.2014年3月,在五六年级家长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摒弃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做法》、《生活即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9.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的建议和意见。收集意见共条,交有关部门分部处理。

(五)课题的检测反馈阶段:自2015年6月——9月。各课题组成员上交材料,重点是各教师家校合作教育个案材料。

(六)课题的结题:结题报告是在各小组上交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对照课题实施方案,重点回顾课题实施各阶段的进展,实事求是归纳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查找研究的不足。2015年9月底,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拓展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推动了创建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

初步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齐抓共管,以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抓手,同时兼顾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主动接受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监督,改进学校的管理的家校合作教育的模式。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方法上的有着一定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创建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进程。一是通过引导,使与家长形成共识,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倡导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成材,先成人”;二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倡导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在内容方面,我们不仅有传统的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而且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四是在渠道上,除家庭教育讲座外,还利用了校园网、手机终端平台,还利用了校报、《指南》等。五是在方式方法上,开展的值周班工作、班级环境区承包制工作,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弊端,并通过感动身边人物的正面引导,采取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的个性特长。

也正是因为这一课题侧重于行动研究,所以课题的进展也就有效地推动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进展。

(二)问卷调查,为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14年5月对当时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习惯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由于调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所以统计分析工作量很大,有些问题是定量分析的,有些问题则是定性分析的。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根源。孩子对时间观念淡薄,生活中更不可能做到雷厉风行,处事不严谨、无条理,从而导致晚上作业拖拉。正常情况下,我校的非毕业年级作业量应该在1个半小时以内。

2.学生自我服务、承担家务情况不容忽视,导致责任、自主意识薄弱,依赖性强。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明显体现,家长的包办养成了孩子的生活散漫、依赖性强和懒惰的习惯。

3.不认真和没耐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这种认真与无耐心也应该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4.家长的奖励方式存在偏差,家长的奖励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偏差。家长的物质奖励超过精神奖励,这违反了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原则。在统计过程中,经常发现孩子希望的是精神奖励,而家长给予的却恰恰是物质奖励。

5、普遍存在打骂、伤害孩子自尊等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有少量存在的家庭冷暴力,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学习没有目标和缺少计划,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计划性指导教育存在缺失。

7.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不预习的比例明显过高,这有教师指导问题,也有家长不闻不问存在的问题。

8.上课笔记、听讲、思考、回答存在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不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思考问题,也不回答问题,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这里有习惯与能力问题,也有小学的遗留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学习习惯问题。

9.作业习惯与作业订正是学习困难学生要突破的难点,存在为作业而作业的问题,订正作业没有做到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家长和教师都存在责任。

由此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一般来说,生活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习惯也相应的存在类似的问题。

2.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认真、仔细、有耐心,也必须反映在学习中是否认真、仔细、有耐心。

3.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对子女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4.家长中存在着忽视对子女奖励的现象,还存在着对子女的表扬金钱、物质奖励过多的倾向,而子女往往希望得到的只是口头表扬。

5.家长对子女教育中,打骂现象比例较高,要占1/3以上,子女对家长的唠叨、拿别人和自己比较最为反感。

6.家长教育情感沟通中存在着两大契机,一是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照顾,二是给孩子过生日。

7.家长对子女的理解、宽容、鼓励比责备效果要好得多。

8.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为深刻。

9.教师忽视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检查。

10.教师对学生作业前的预习、作业的订正缺少指导和检查、督促。

(三)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指南》,向教师发放了《学校教育指南》。对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偏差、改进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是:

1.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生活有规律的良好习惯。

2.晚上学习时间控制在1.5——2小时

3.让孩子承担适度的家务劳动

4.可以与孩子一起商讨未来人生规划

5.注意对孩子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

6.正确的教育方法定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7.错误的教育方法只能带来错误的结果

8.多鼓励孩子:说他(她)行,他(她)就行

9.少批评孩子:说他(她)不行,他(她)会真的不行

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

1.指导家长和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生活有规律的良好习惯

2.指导家长和学生把晚上学习时间控制在1.5——2小时左右

3.指导家长和学生让孩子承担适度的家务劳动

4.指导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5.注意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

6.老师忌语。

这两个指南,不仅有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具体操作的步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继续开展电话回访活动,每学期安排专人通过电话访问家长,测评对班级的满意度,征求家长对学生办学的意见或建议。

电话回访接通率保持在70%左右,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一直维持在98%左右。这样的回访绕过了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回访的真实性。家长基本做到敢讲真话,敢讲实话。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电话回访统计

年级

打通电话数

满意人数

不满意人数

很满意人数

满意度

三年级

253

221

29

3

98.8%

四年级

249

214

32

3

98.7%

五年级

151

132

14

5

96.7%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电话回访统计

年级

打通电话数

满意人数

不满意人数

很满意人数

满意度

三年级

252

222

30

0

100%

四年级

254

211

41

2

99.2%

五年级

150

106

36

8

94.7%

家长对优秀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屈雪瑞、王金凤、崔盈利、高丹桂等。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如: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部分学科作业资料过多、极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认真、放学过晚、开展感恩教育、加强校际交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改进部分老师的普通话等。

针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学校进行了积极回应。一是教导处每学期对教育常规进行两次检查,重点是备课和作业批改;二是实行导师制,教师利用课间或中午时间义务给生补缺补差;三是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习成绩进步奖和思想品德进步奖评选,鼓励学习困难和品行困难学生;四是规范教辅资料的征订,由备课组把关,教导处审核;五是利用教师节和母亲节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这样,对家长满意度的测评,延伸到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成为家校合作教育的一个新的平台。

(五)拓展家校合作内容,从完善人格的高度共同强化青春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关心学生的成长,是可持续的成长,健康的成长。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是永远不够的,而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关注点。

针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和教师如何关心学生的青春期问题,不仅是生理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道德层面的、伦理层面的。很多家长在事后跟学校的交谈中感到震动很大,因为在家长心目中,最多就是那些难于启齿的生理问题。孩子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个时期不出事就行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咨询。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有意识地安排了对家长的心理健康讲座,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家长更多的明白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其实也是心理问题,孩子的逆反问题也是心理问题,孩子的将来成材成人更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在心理健康也有可为的空间。

并通过接受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咨询、为家长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举办青春期教育讲座,较好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三学教学模式”的启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见附件八]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启动了“三学模式”,即:自学、导学、助学。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体学习意识。部分学科还开展了学案式教学,不仅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及时练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校语数外学科部分老师已开展主要点,试行这一教学模式,在成熟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行。

“三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导”和“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三学模式”的辅助举措之一是“学案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便于自学、及时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模式的试点,教师要自编学案,一切从头赴,付出劳动非常之大。在课堂教学行为上,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但学生的劳动减轻了,空出的课堂时间,可能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作业也尽可能做到少而精,总体来说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认真听课习惯、勤于思考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举办家长学校知识讲座,开展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

一年半以来,每学期学校为每个年级举办的讲座均在2次。这些讲座的内容主要有:《家庭教育要摒弃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应侧重于生活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引导》、《家庭应成为孩子的心灵之家》、《家庭亲情是预防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保证》等。

为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同享受阅读快乐,争创书香型家长。

这项活动,家长和孩子读的书涉及的面非常之广,有古典名著《红楼梦》,有当代小说《城南旧事》,有历史著作《史记故事》,有外国著作《上尉的女儿》、《波莉安娜》、《鲁宾逊漂流记》,有教育著作《爱的教育》,有科技著作《昆虫记》等。有不少家长所读之书远远超过1本。

在读书后,家长与学生共同写下后记。有不少令人难忘之语:“读儿子所读之书,与他一同学习,一道成长”。“我和爸爸妈妈相互交流,品味书上的经典语句和修辞,既沟通了感情,又畅游了书的海洋”。“我和女儿共读一本书,发现一本书不够用耶”。“家长爱好读书,孩子自然也会爱好读书”。“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让他一生都有温馨的回忆”。

(八)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的课题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2014年全区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五年级学生参与了抽测,抽测的结果成绩优秀,处在全区公办小学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校的质量稳步上升并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高丹桂老师坚持对某一问题学生持续家访,终于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学生,从作业开始,不仅让学生补上了作业,而且还“救”了孩子的自信;崔盈利老师,公布自己的QQ,建立班级QQ群,用QQ建立起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让几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浪子回头,让一位学习下滑的学生重新鼓起信心,还坚持每天晚上固定时间段与学生交流课本上的内容,引导学生预习和复习。王金凤老师树立模范家长,带动后进家长。让教子有方的家长走上讲台,传授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班级内部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竞赛活动,出现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屈雪瑞老师多次家访某学生,使家长醒悟到即使生活压力再大,培养孩子仍是家长的首要职责,在屈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了作息时间,逐步改变了孩子懒散的状态,同时要求家长控制孩子的饮食,小胖子的体重也终于有了回落。

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等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而且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同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老师跟学生十分亲近,既体现了从严要求,又体现了人文关怀,深爱学生喜爱和家长的信任。

七、反思

本课题是为了推动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进开展的,创建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任重而道远。创建工作是刚刚起步,而不是终结。研究过程中确实遇到一些新问题和出现不足。

家校合作教育,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基本上集中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方面,侧重于重要性的理论层面的多。我校的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研究,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有:一是侧重于行动研究,二是强调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工与合作,合作的范畴涵盖了生活与学习、成人与成材、家庭管理与学校管理,三是有效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更多地吸引了任课教师参与到家校合作教育之中。四是自成体系,初步形成模式,并将继续进行。

不足:一是因遵循家长自愿参与的原则,故阳光教育平台学生与家长的参与面只达到1/2左右,而家庭开通网络服务的也只占学生总数的1/2强,制约了这一平台的作用发挥。二是班主任在阳光教育平台上发挥的作用大,而任课教师参与不足。三是家庭教育的发挥不够充分,特别是如何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使之在教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有待改进。四是对家庭教育指导后检测没有跟上,未能了解和掌握其指导的效果。五是如何拓宽新的教育平台,更紧密地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反思这些不足,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更多的工作拓展的空间。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