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口语交际课 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2015-12-16 0:00:00  点击量:1423


摘要:当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们处在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和信息闭塞,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匮乏。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隔代监护使他们很难与爷爷奶奶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平常与外界交流又很少,缺少口语表达的机会,他们性格变得孤僻、不爱说话,不善于与别人交际,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必然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农村  说话能力  口语交际

背景:21世纪是个崭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现代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尤其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说话能力,上好口语交际课。

案例描述:昨天,我在四年级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学会鼓励》。整堂课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师生对话,引入鼓励;师生合作,学会鼓励;小组合作,自由练习。在前两个环节中,由于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还能参与到听话和说话活动中来,但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坐在那儿一言不发,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老师也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和几个同学交流,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在课堂上,他们不会用准确的语言和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当然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了。《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3-4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4条目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话语打动他人。

案例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听了这节课,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说话能力呢?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处处留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有感而发,也就不会面对生活这个大源泉、大宝库而望洋兴叹、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景,有选择、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素材积累下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及感受,取长补短,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趣,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学生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有一种适宜的环境和自然、和谐的气氛,这就需要老师去努力创设。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比如:在班级开展“自由谈”、“小评论”、“新发现”等活动,或在每天语文课前,进行三分钟的口头作文训练,或在课后谈感想等。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人人参与,说真话、吐真情、讲真事,表达真情实感。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交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方法

学生在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如何清楚、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使别人听的明白呢?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地、适时地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叙述出来,要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清楚、明白。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句式,如“首先……然后……最后……”、“早晨……中午……晚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帮助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说一段话。这样,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悉心指导,激发兴趣,教给方法,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将来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