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最近,教育部新上任的怀进鹏部长首次亮相即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出要求: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管理方式、教育模式、课堂文化、教师智慧、信息应用等都需要进行革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双减”政策的核心导向是“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如何强化学校教育的立德树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从教育思维到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本套丛书,就是帮助一线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在教育大环境改变的前提下,厘清如何创建高品质学校、学校的主张是什么、如何实施学校的人本管理、如何创新课堂文化,以及教师为何而教,怎样实施“扬长教育”等等,实现“我为教育而来”的初衷。
卷1 为何而教
“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原有的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真正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为此,学校办学至少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学校的定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学校的目标,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三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卷2 学校的主张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何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考验着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的整体育人文化的主张与定位,也是校长与全体师生对“为什么办教育”“究竟办什么样的教育”和“如何办好这样的教育”等办学基本问题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卷3 学校人本管理探究与实施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离不开一所好的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活跃时期,教育观念、办学体制、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管理方式都在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中,作为校长,如何引领全体师生全心深化课改,这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决定着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方向。
卷4 生命常青——创建高品质学校
“双减”促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高品质的学校,是高品质课堂的阵地。本书详细介绍了武汉市常青实验学校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校经验,分别介绍了办学的历程、教育理念的形成、课堂的改革、德育的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未来发展的路径,凝结着学校对学生、家长、社区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卷5 做最好的自己——“扬长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落实“双减”政策,多元化发展成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必须以培养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为己任,为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发展设置阶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起点上实现发展。本书分4个专辑,用鲜活的案例娓娓道来:“扬长教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每一位学生促其扬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卷6 我为教育而来
作为一个教师,在有限的教育生涯里,要怎样做才算不是徒然地活着?要怎样做才算让生命的内容丰富多彩?“双减”政策的背后,是“立德树人”的深化。一个教师从平凡到优秀,是因为教育事业是爱、是关注、是细心、是思考、是执着、是钻研、是享受,更是使命,也是对“为教育而来”的承诺。
卷7 生命的牧歌——教育那些事、那份情、那个理
今天的校长要耐得了寂寞,耐得住热闹,守住教育的底线:珍爱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学生的权力和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教育的使命与终极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具有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智慧与品格,成为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人。
卷8 创新课堂文化——“学做导合一”教学策略
只有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本书结合对课堂教学近三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学做导合一”的想法,开展教学策略的实验。通过这项实践,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场域,真正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活。
卷9 教师的真情与智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面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学生,本着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本书采用一线教师的真实案例,展现了他们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达成“有理想、有智慧、有本领、有责任、有修养”的育人目标。
卷1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程
高效的课堂,才是实现“双减”的有力保障。本书选择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实用的专题,帮助教师适应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运用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制作等,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全书目录
卷1 为何而教
专辑一 两位学生的来信
专辑二 为何而教
专辑三 与书为友
专辑四 校园里的树
专辑五 把住校园的脉搏
卷2 学校的主张
专题一 学校及其作用
专题二 学校的情怀
专题三 学校的信仰
专题四 学校的纲领
专题五 核心素养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专题六 论适性教育
专题七 论适性课程
专题八 书籍在学校中的地位
专题九 论家庭教育
卷3 学校人本管理探究与实施
专辑一 办学思想
专辑二 学校管理
专辑三 实践思考
附 录 调查问卷
卷4 生命常青——创建高品质学校
引 子 从荒草地到乐学园
第一章 开创一片天——“零起点”的办学历程
第二章 制度的力量
——从“无”到“有”的管理之路
第三章 让教育润泽生命——生命发展教育理念
第四章 让课堂活起来
——“主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五章 道德不能分开教
——“双主体”德育发展模式
第六章 提师能,铸师魂
——“三项工程”锻造师资队伍
第七章 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未来的常青教育之路
结 语 教育常新,生命常青
卷5 做最好的自己
——“扬长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专辑一 “扬长教育”的缘起与生成
专辑二 “扬长教育”的共识与共鸣
专辑三 “扬长教育”的对接与拓展
专辑四 “扬长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卷6 我为教育而来
专辑一 教育是幸福的
专辑二 有爱,教育就有温暖
专辑三 走在研究的路上
专辑四 管理之道
专辑五 我离教育家有多远
卷7 生命的牧歌
——教育那些事、那份情、那个理
专辑一 理想篇:让我们做叶的事业
专辑二 教师篇:教育那些事、那份情、那个理
专辑三 学生篇:我的眼里只有你
专辑四 学校篇: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
附 录 四所学校的教育特色
卷8 创新课堂文化
——“学做导合一”教学策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学做导合一”的理论基础与界定
第三章 “学”是基础
第四章 “做”是核心
第五章 “导”是桥梁
第六章 “学做导”为一体
卷9 教师的真情与智慧
专辑一 信念与责任
专辑二 尊重与关怀
专辑三 理解与宽容
专辑四 实践与智慧
卷1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程
专题一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专题二 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专题三 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专题四 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专题五 多媒体课件制作
专题六 学科软件的使用
专题七 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订购热线:13261506189(微信同步)